在現實生活中,說某某辦事效率很高,依常人的說法,就是指他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多.確切地講,應該是說在規定時間內的產出與投入之比,即生產效率的概念,為使生產的諸要素取得平衡,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產出.生產效率的高低,往往體現了企業在市場中所占有的地位,更決定了它的前途與命運.所以,企業一向把生產效率列為很重要的位置.公司現有倡導、引用類似以下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、方法。
一. 概念:
生產效率—使生產的諸要素取得平衡,以最小的投入,努力產出最大的成果;也即“產出”與“投入”之比.
二. 效率分析原因
1.待料 2.欠員 3.機器故障 4.品質異常
5.設備能力 6.整改機型 7.其它.
三. 影響工廠生產效率管理的因素
1. 機器設備水準及能力,管理與改善:
(1).保管、保養不良(不愛惜);
(2).陳舊.
2. 作業員及高薪高效率(人員):
(1).熟練度;
(2).積極度;
(3).素質、修養.
3. 作業流程:
(1).是否有“瓶頸”;
(2).是否最優化.
4. 質量管理—批量品質問題,取決于:
(1).員工的責任心和意識;
(2).管理員督導;
(3).品質觀的倡導.
5. 時間管理(做計劃,事情分非常重要、重要、一般,把重要事情做好):
(1).干職的時間觀念;
(2).計劃與人員安排.
6. 數據管理:事理最能反映事情的優與劣,如底部備有:(1).《內部訂單》登記本;(2).不良品的數量記錄本; (3).安全生產數據;(4).質量數據記錄本.
7. 生產線(組與組,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).
8. 開發與試制,實得先行管理:只有試制經反復按標準測試合格,生管才進行批量采購,進行生產.
四. 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
1. 機械效率:指標數據之建立與應用.它是衡量效率高低的一個標準.
2. 預防保養:定期對機器零件的檢查,涂潤滑油,噴漆等.
3. 發揮有效工作時間:物盡其用,讓機器在有效的工作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工件.
4. 設備改善:既有設備之改善;更新.
5. 非生產性原因分析與改善:如機器操作者因心理或生理上原因突然中斷,這同樣響機械生產效率.改善方法:備兩個或兩個以上操作熟手,以防不測事故之發生.
6. 設備利用率之改善:避免庫存的浪費.
五. 提高生產現場效率的方法
1. 追求生產線工序人員的平衡協調.
2. 提高物料品質與交期.會造成時間上的耽擱,需要部門的協調與配合,以大局利益為重.
3. 提升人員熟練度和積極程度.
4. 效率指標之建立與應用.
5. 生產日報之應用.
6、 高薪高效率想法;
六. 生產、利用績效獎金提高生產效率的時機與方法、步驟.
1. 時機之區分(計時與計件);
2. 層次之區分(分工不同,)
3. 方法:獎勵措施
(1).憑有效率及質量指針.
(2).更多數據指標;
(3).開導與共識.
(4).配合獎勵措施.